村网通总站 下关村 346090.nync.com 欢迎您!
有一种情愫只有客家人才懂;
有一种味道只有赣南人才有;
而,有一种文化,却能诉尽它们所有!
黄元米果-这道经典的美食一直都是客家人的传统名点,而许多喜好黄粄之人却并不知道其发源地是赣州兴国。在赣南地区,黄粄又名黄元米果,所制作之法均由兴国外传至赣县白鹭、田村一带。时至今日,仍享有盛名!
追溯起黄元米果的历史,那又是一段稀有的故事。它起源于唐,兴盛于明,属客家特色点心。赣南、粤东、闽西、台湾和零散分布的客家地区都有制作食用黄元米果的传统。黄元米果和北方的年糕有点相似,但从外观色泽上看,前者如其名色泽金黄,后者多白色;在味道上,前者味道浓郁,后者则清淡;在制作工艺上,黄元米果相比年糕也要复杂的多。
“果”这一词多出现于植物的果实。而在赣南,“果”却常出现于各种客家美食的名字当中。尽管他们材质不同,形状各异,制作方法也千差万别,但他们却都以“果”而命名。
黄元米果的制作取决于优质的原料“大禾米”。《舌尖上的中国》曾这样描述过大禾米糍:“直指心尖、舌尖的美味萦绕不去”。它的米质不像籼米那般硬,也不像糯米的那般软,介于二者之间,韧而滑。正是如此优良的稻谷,才能在复杂又浓烈的工序中产出最地道的黄元米果。
在制作过程中,另一种不可缺少的食材便是黄栀子。栀子是常绿灌木,栀子花可做菜吃,栀子成熟后的干果又是传统中药材。除做药用外,黄栀子还是一种天然色素。用黄栀子干果提炼而成的天然色素栀子黄便是黄元米果特有的金黄色泽的秘密。除用做黄元米果,很多客家的传统手工美食都需用此来染色,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天然的色素便被慢慢遗忘了。
大甑是木工用杉木板手工制作的蒸饭器皿,“肚量”极大,是以前客家人必备的生活用具,但现代生活中估计很难再看得到了。
米饭蒸好后,放置于大石臼内,用硬杂木棍捣烂成团。人工抖糍粑,要领是得快,要在米饭冷却之前将其抖烂,不然就很难抖动了。所以人要多,得花力气,那场面也是非常热闹。这些力气活,往年都是客家男人完成。现在,所有制作工序都被机器给取代,因此,客家传统制作方法也就没了往日的热闹。
最后经过纯朴的客家妇人多番工艺修炼之后,带着浓浓的米香、带着暖暖的勤劳,客家美食黄元米果出炉了。做好的黄元米果色黄味鲜,通常用灰水浸没,藏于缸中,可留至第二年夏天。而机器制作的黄元米果,则真空包装出售于各大市场。出售中的黄元米果则具有柔软细嫩、熏香味鲜、爽口久藏的特点。
随着岁月的不停迁徙,客家人家家户户做黄元米果的热闹场景已不常在。但作为独特的客家美食,黄元米果依然是寒冬腊月里最受欢迎的主食。
在这世代相传的客家美食里,每一道制作的精良工序都源自客家人最质朴的民俗风情,而我们都明白这些极致的美食只留给最勤劳的人。
村通网站长推荐:( 请点击下例文字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