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自拍晒照 > 正文
    购物车
    0

    【游于都】雩都十景

    信息发布者:cweim2017
    2019-07-09 20:01:22    来源:www.ydygfs.com   转载

    【游于都】雩都十景

    于都县红色收藏协会 

    于都建县历史悠久,素有“山明川秀,地丽物繁”之称,山川风物,名胜古迹,举不胜举,其中“于阳十景”的传说,更是引人入神,脍炙人口,流传之广,

    经久不衰,至今许多老者犹能滔滔讲述。


    1.png


    “于阳十景”的传说,旧志记载和民间说法不尽相同,清同治《雩都县志》记载的“于阳十景”有两种说法,原为紫阳甘泉、川江夜月、龙门夜雨、吴僧翠竹、青山瀑布、乌石沙图、鸡唱晓烟、明珠吐辉,三峡暮云和梁仙古桧,后米,邑人李睿认为此十景命名不够确切,又把它改为隔日灵泉、双江分月、龙门夜雨、僧榻奇篁、应时瀑布、乌石沙图、瑞莲池影、蛟窟宵灯、三洞堆云和仙岩古桧,其间删去了鸡唱晓烟,增加了瑞莲池影。

    民间则称“于阳十景”为”十样景“或”十样宝“。比较一致的说法是:仙牛汶井、龙门夜雨、金竹扫地、金沙漂布、乌石关门、金鸡报晓、罗岩出米、乌猪过河、铜钟石鼓(铜钟一景,石鼓一景)。


    2.png

    3.png


    现就志书记载和民间传说,综合为十二景分述之。

    紫阳甘泉

    “紫阳甘泉”,又名“隔日灵泉”,俗称“仙牛汶井”。

    从前县城东门外有座寺院,旧名“清华道院”,为隋代创建,唐景云年间(710-711年)改名为“紫阳观”。相传寺内有一清泉,常年不涸,泉水清澈如玉,冬温夏凉,用来酿酒烹茶,不但色鲜味美,芳香可口,而且便于储存,隔日不馊,因此,人们称它为“紫阳甘泉”,又叫它“隔日灵泉”,平时,大家都争相取用,以先饮为快。洪迈写有《紫阳甘泉》诗,赞道:

    毖披甘泉,出自东方。发源雩山,仲于紫阳。

    冰清玉洁,源深流长。君子至止,鉴亦有光。

    但民间却传说,“紫阳甘泉”的井水时涨时落,是因为井内有一头潜伏的仙牛经常在这里洗澡,搅得翻波滚浪,所以大家又叫它“仙牛汶井”。


    4.png


    川江分月

    “川江分月”,又叫“双江分月”。

    紫阳观前有个高高突起的沙洲,叫“中洲坝”。这块沙洲横亘在滚滚西流的贡江河里,把河水分隔为南北二流。相传每逢晴日月亮初升的时候,月影从沙洲的东方映入河里,看过去,好象一颗闪光发亮的明珠,在波光中微微荡漾。渐渐地,随着月亮的升高,这明珠又分成了两颗,分别沿着沙洲分隔的南北二流向西移动,最后终于复合为一,奇丽壮观,引人入神。开始,人们称它为“川江分月”;清代解元李睿觉得这名称不够恰切,就把它改名为“双江分月”。,

    青山瀑布

    “青山瀑布”,又叫“应时瀑布”,俗称“金沙漂布”。

    于都东南方十里处,有一座巍峨屹立的石岩,叫“青钓山”(在今贡江镇新地村),山上古木参天,松竹成林。一泓喷泉流过丛林,穿过石隙,从山巅奔腾倾泻而下,浪花飞溅,银星喷射,莹光万点,宛如镶着无数明珠的巨幅玉帛,高悬碧空蓝天,迎风招展飞舞,因此,大家称它为“青山瀑布”。邑人陈家駒在《青钓山》一诗中写道:


    5.png


    山色青青意自闲,拂竿愛坐此溪湾。

    钓船不觉风波险,反惹风波落钓船。

    相传居住在山下河边的人们,每年到了春夏之交,雷雨连绵的季节,都要细心察听瀑布的响声。因为从瀑布的响声中,可以推测出洪水的大小,以便未雨绸缪,避兔涝灾的困扰。所以,又有人叫它“应时瀑布”。

    但民间普遍传说,金溪村(今属岭背镇)有一条小河,河床笔直修长,波浪滔滔,一泻千丈。从下游远远望去,恰似有一双无形的巨手,抖着一匹洁净如玉的巨幅白绫,在沿河两岸的丛山群壑中飘洒飞舞,银光闪烁,耀人眼目。因此,民间称它为“金沙漂布”。

    乌石沙图

    “乌石沙图”,俗称“乌石关门”。

    在县城西门外五里地的一条溪河边,有一座依山傍水的圆石山,清净如洗,玲珑别致,叫做“乌石”,俗称“乌石背”(今属贡江镇里泗)。


    6.png


    相传靠石山的河流中间,有一块一丈多长的小洲,平铺着闪烁发亮宛如玉屑般的白沙。从白沙的反光中,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城廓山川的图形。村里人有时把小洲铲掉,但过不了几天,它又重新浮出,恢复原样。据说到这里观看沙图的人们,必须在头天晚上先行斋戒。沙图里常常出现天文挂画,山川鸟兽,树木花草。城廓宫室,来无首,去无尾,光怪陆离,变幻莫测,世人把它称为“乌石沙图”,传为奇谈。

    但民间却流传说,乌石背小河边有两座隔河对峙的石山。右边石山好象巨象漫步,伸着长鼻,石板向外突出;左边石山有如仙鹅喝水,张开嘴巴,石隙向内凹陷。到了晚上,象鼻伸进鹅嘴内,两座山就互相靠拢,衔接吻合在一起,宛如两条门扇上了门栓一样关得紧紧的。第二天天亮时,象鼻从鹅嘴里抽回来,两座山又自动分离,各自回到原来的地方。因此,人们叫它“乌石关门”。传说有一天晚上,一个妇女从乌石经过,看见山门关了,无路可通,急得无法可想,便从身边拿出一条裤子往上面一盖,门就开了。打这以后,两座石山再也没有合拢过。


    7.png


    鸡唱晓烟

    “鸡唱晓烟”,俗称“金鸡报晓”,又叫“金鸡报响”。

    县城西南十五里的贡江河边,有座石山依岩临水,石光鲜艳如霞,

    叫“金鸡山”,俗称“鹰子寨”,又叫“鸡公山”(今属贡江镇流陂).石山旁边有个四尺多宽的岩洞,洞门口有块圆圆的石头挡着。相传这里常有金色的神鸡出入栖息,而且每天凌晨引颈长鸣,给村子里啼晨报晓。人们听到啼声,纷纷起床烧火做饭,到处升起缕缕炊烟。“鸡唱晓烟”就是这样得名的。据说东晋义熙元年(405年),村子里有个冒失的猎人,用弹子把金鸡射死了,于是金鸡变成了一块石头。到了宋朝永初年间,这金鸡又复活了,有人还看见它在石洞里飞翔栖息。唐人罗隐在《金鸡山》一首诗中写道:

    怪石嵯峨枕碧溪,世人传说有金鸡。

    试问溪边渔艇客,一宵还有几声啼?

    但民间却流传说,在县城对岸东南方五里的崇山峻岭中,有一座溪水环绕的巍峨石崖,叫“鸡公子寨”(今属贡江镇长坑村)。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山顶上有一只金色的雄鸡,每天凌晨都给村里人啼晨报晓。金鸡一啼,对面“丘罗岩”里就敲敲打打,发出一片锣鼓齐鸣的响声,山下周围的村庄都能听见。这就是人们传说的“金鸡报晓”,也有人称它“金鸡报响”。因为金鸡经常飞到菜园里啄食青菜,有一天,一个浇菜的妇女对着金鸡骂开了。谁知她用尿杓一指,金鸡就骨碌一声从山上掉了下来,一头栽在山下河旁的大路边,变成了一块形似鸡公的大石头。从此,山上再也听不到金鸡的啼鸣和“丘罗岩”的锣鼓声了。打这以后,路过寨下鸡公石旁的行人,都要抓一把米放在石上喂它;不然的话,就会在路上跌跤子。


    8.png


    至今,寨下溪河旁的大路边,还孤零零地立着这块大石头。因为经历的年代太久,鸡公石的头尾早被一些恶作剧的人们砍掉,一点也不象鸡的样子了。但溪河的石崖上,却另外嵌立着一块酷似小鸡的小石头,昂首挺胸,跃跃欲飞,栩栩如生。村子里的人说,这是一只小金鸡理!难怪他们要把这地方叫做“鸡公子寨”了。

    瑞莲池影

    传说于都北郊的古田坪,过去有口瑞莲池。池里开的莲花很是奇特:有的象双头,有的象双卷,有的象覆钟,有的象剑脊,有的象三萼,有的象金挺叶,有的象廿四叶子。真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如果把池里的莲花移植到别的地方,则又变成了一般形状,一点也不显得奇特了。


    9.png


    有人认为古田坪靠近雩山,瑞莲池的莲花之所以那样奇特,是因为雩山的倒影映入池中的缘故。所以,邑人李睿把“瑞莲池影”也列为了“于阳十景”之一。

    明珠吐辉

    “明珠吐辉”,又叫“蛟窟宵灯”。

    于西五十华里的贡江河畔,有一座绵延高耸的大山,深渊陡壁,名叫“峡山”,俗称“十里河排”(今属罗坳镇峡山)。过去,山下只有一条崎岖鸟道(今为于赣公路)通往赣州,是宋嘉熙年间(1237年~1240年)于都知县沈希颜组织民工削岭凿石开辟出来的。这里依山傍水,雄关漫道,奇险多姿。仰望悬崖参天,俯视急流滚滚,令人常有失足之虞。


    10.png


    据《南康记》载,每到夜阑人静,从远处望去,就能看见一道熊熊火光,宛如一串闪闪发亮的明珠,沿着蜿蜒曲折的河岸缓缓流去,一直流到一个蛟龙洞口才隐隐逝去。因此,唐天宝年间(742~756年)把这里改名为“夜光山”。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明珠吐辉”,或者叫“蛟窟宵灯”。邑人曾贤才在《夜光山诗》中作了如下描述和抒情:

    鸟道从中一线悬,相联石角锁雩川。

    云常午暗迷樵路,火若宵明烛钓船。

    两晋珠藏知几颗,三唐明显已千年。

    逢时好出惭怀宝,每对名山自怅然。

    三洞堆云

    “三洞堆云”,又叫“三峡暮云”。

    城西四十里处,有座怪石嶙峋,白云缭绕的大山,俗称“白云嶂”,又叫“白云堆”(今属罗坳镇岩背村)。山上有三个岩洞,各出竞奇,别具特色。靠近山麓的是深渊陡壁,层崖盘曲的“龙岩”,相传是苍龙盘琚过的龙潭。山腰间的“太虚岩”.常年烟雾缭绕,难辩真象;岩后有一小洞,洞顶上裂一光缝,叫“一线天”。山巔上的“白云岩”,石皆玉色,嵌空玲珑,恍惚炫目;山上白云笼罩,千姿百态,变幻莫测,绮丽多彩。岩旁有巨石,状如龙首,泉水从口中喷射而出。明代侍御史袁淳题名曰“洗心岩”,并写有《龙岩》诗:


    11.png


    三绝悬岩石磴通,洞门长日白云封。

    石床绿湿飞泉喷,千古人问几卧龙?

    因此,后人美其地名为“三洞堆云”,或曰“三峡暮云”。邑人梅贲英曾畅游此山,并著有《白云堆记》。

    梁仙古桧

    “梁仙古桧”,又叫“仙岩古桧”。

    城南二十里处有座石山,石山上有七个突起的小山峰,宛如北斗星,故叫斗岩”,俗称“北斗山”(在今新陂乡庙背村)。山上过去长有桧树,相传是唐代梁真人折桧插地登梢成仙的地方,所以后人把它称为“梁仙古桧”,或者叫做“仙岩古桧”。


    梁真人,字守朴,相传曾在北斗山的“紫云观”学道多年,终于炼就了非凡的道术,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道人。唐代皇帝特意派了一位使者到北斗山召他进京。梁真人在街上买了酒肉款待使者,把荤菜和素菜同时放在锅里烹煮,中间隔了一把水瓤。过了一会儿,那位使者走到锅台一看,不觉惊奇地喊了起来:“怎么荤菜熟了而素菜还是生的呢?”梁真人笑着说:“火候还未到哩!等我去拾些柴来加把火功。”说完,他从外面拔了一株桧树回来,随手把它栽在锅灶旁边,然后纵身一跃,直沿着那一刹时就长得高耸入云的树梢,飘飘悠悠地向天上飞去了。那使者被惊呆了,生怕回去向皇帝交不了差,便拿出宝剑自刎而死。后来有人在山下建了一座寺庙,据说里面的北斗山神就是那位使者的化身呢!有位叫徐浩的诗人,在《斗岩》的诗中写道:    

    北斗高高半倚天,七星宛如列岩前。

    何时炼药栽森桧,千载令人忆古仙。

    陈代招提曾缺一,吴王池馆岂犹全?

    何却此地风烟老,几并尼山久愈传!


    龙门夜雨

    县城西郊原“重光宝塔”南面,贡水紫洄荡漾,远山逶迤起伏。对岸的“龙王庙”旁边,一座石崖拔地而起,矗立云霄,叫“龙门石”。

    龙门石频临贡江,山上树木茂密,云雾缭绕。每当夕阳西下,牧笛横吹;或在月挂树梢,渔火点点的薄雾时分,江面上就开始浮现出一片浓郁的紫气,连绵飘酒,蒙润如雨,浙浙沥沥,下个不停,一直连续到第二天日出时,才逐渐收敛。这就是人们传诵的“龙门夜雨”。相传要是逢上大比之年,有时还能听到龙门石发出一种炸裂的巨响,声如霹雳,俗称“龙门开”,这就预兆着参加科试的众举子中,必定有名列前茅,夺得魁首的头面人物。这时,大家都拱手庆贺,奔走相告。邑人宋启传著有《龙门石赋》,诗曰:

    龙门西峙古城隈,下绕长江去不回。

    我欲乘风逞变化,听他平地一声雷。

    怪石嵌崎蹙怒涛,雷轰何必听江皋?

    龙门赋就龙门献,声价从今十倍高。


    吴僧翠竹

    “吴僧翠竹”,又名“僧榻奇篁”,俗称“金竹扫地”。

    县城西郊福田寺(今县委党校校址),内建有“明觉寺”,又名“僧伽院”。相传宋代有个俗名吴文祐的和尚;初出家于信丰,后在赣县屼山修禅多年,尔后来到于都福田寺住持僧伽院,人称吴僧伽,又称吴大佛。吴僧伽是个神异僧人,生性豪放,不拘小节,酒肉无禁。他经常手持松枝,出入于酒楼茶馆,口里念道:“赵家天子赵家王”。不知底细的人,都嘲讽他是个癫和尚。有一天,一个恶棍追打他,他躲到这个恶棍的竹园里,大声道:“大园竹,好扫屋。”不久,竹园里的全部竹子都枯死了。这个恶棍见势不妙,只好赶快把家搬走了。

    福田寺内有一片竹林,其中有根竹子长得特别粗大。每天半夜时分,吴僧伽都跑到竹林里去,敲着这根竹子唱到天亮。众和尚被他吵得不耐烦,就把这根竹子砍掉了。但是过了几天,竹篼里却长出了不少灵芝草。


    宋祥符二年(1009年)六月六日,吴僧伽从外面遍辞诸友归来,沐浴跌坐(即坐禅,这里指他将要坐化逝世)。众僧徒都围着他哭泣,吴僧伽大笑道:“尔亦和尚,我亦和尚,不需啼哭,有样看样。”笑声末了就断了气。他死后不久,突然从他睡过的床底下长出一丛青葱茂盛的翠竹,逐渐蔓生到寺院的园子里,成长为一片浓郁茂密的竹林,这就是人们传说的“吴僧翠竹”。因为这竹子是从吴僧伽床底下长出来的,所以邑人李睿又把它改名为“吴榻奇篁”。后来,有个鉴川和尚在寺院东侧建造了一座楼房,叫“翠竹楼”。知县黄濬著有《吴僧翠竹楼记》,邑人易开畅也写有《福田寺翠竹楼记》。明代名士解缙写的《重修福田明觉寺生佛道场记》里,也有这方面的详细记载。

    但民间却普遍传说,福田寺观音殿旁边,过去长着许多茂密苍翠的金竹,竹尾巴摇摇晃晃倒垂在地面上。南风一吹,竹尾巴象扫帚一般把佛殿和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所以,大家又称它为“金竹扫地”。


    罗岩出米

    城南五里,隔江相望的罗田岩,山川奇秀,风物宜人,名人题刻琳琅满目,是赣南著名的游览胜地,过去来此游览和拜佛的人络绎不绝,来游者多在寺内用膳,但山路崎岖,往来运粮很是困难。相传山上玄帝庙侧有一“米岩”出米,每天流出来的粮食,恰恰可以供应游客和僧侣食用,不多不少,日日如此,从不间断,因称“罗岩出米”,被人们传为奇谈。

    哪来的米呢?据说县城东门外贡江河里,有块横露在水面的“门槛石”,每年都有几艘粮船在这里撞翻,粮船一翻,鸡公山的鸡群便从河里把谷子运到山上,啄去谷壳,做出白米,然后再运到“米岩”供僧侣游客食用。后来有个贪心和尚想把米拿去换酒喝,嫌岩洞小,流米太少,便把洞口凿宽加大,结果流了三天三夜的谷糠,从此再也不出米了。这就是民间传说的“和尚心大出砻糠”。

    罗田“米岩”洞口大约三尺见方,深约二尺,倒嵌于石窟穹顶的岩壁间,状似漏斗倒挂,上小下大,至今仍有遗迹可寻。(作者:王学伟  王享)


    12.png


    附:

    咏于都“雩阳十景”

     

    作者:李石宝 (于都天润学校) 


    青山瀑布

    万仞青山白练飞,

    溅玉迸珠素帛垂。

    时闻松涛共鸟啭,

    偶窥竹荫漏日晖。

    三峡暮云

    一川春色锦绣低,

    三窟云影变幻奇。

    半日流连白云嶂,

    功利浮名万般息。

    明珠吐辉

    夜光熠熠惊野凫,

    江水迢迢映玉蜍。

    蛟龙有情怜孤客,

    十里明珠照归途。

    鸡唱晓烟

    金鸡山上金鸡岩,

    闻有金鸡栖且眠。

    拂晓悠悠传雄唱,

    乡野袅袅遍炊烟。

    梁仙古桧

    性好丘山乐逍遥,

    忽有御使诏入朝。

    可叹当年通天桧,

    相与梁仙上九霄。

    乌石沙图

    乌石背处沙渚白,

    昨日移除旦复来。

    更有诸般丹青迹,

    莫非仙人论艺台?

    吴僧翠竹

    青灯黄卷孑影长,

    吴僧证果遗修篁。

    佛前冥悟菩提偈,

    衍化翠丛万古苍。

    龙门夜雨

    上应魁星紫岚生,

    下附帝闱巨鼓鸣。

    龙门大开金鲤跃,

    一朝飞度四海腾。

    川江夜月

    江潋鸦归乱暮云,

    孤舟泊渚正黄昏。

    初月亦知远客意,

    印影如心作二轮。

    紫阳甘泉

    紫阳古观一泓泉,

    清碧甘美众口传。

    造酒香醇杜康乐,

    烹茗不馊陆羽欢。


    13.png




    打赏捐赠
    3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